医院概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历年大事
【历年大事】(1886年-2019年)
字体:

1886年 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曲江武城街(今韶关市区风度中路)的传教据点——福音堂内开设西医赠诊所。

1901年 诊所几经迁移,并定址北江河畔的西河尾(即现址),筹建医院。

1914年 医院建成,命名“韶州医院”,随后改名“曲江循道医院”,百姓称“河西医院”。有职工10人、床位10张。首任院长为英籍医师许成恩。

1924年 英藉护士长韩敦奉派来院创办护士学校。

1925年 六·二三沙基惨案”爆发,院、校停办。

1929年 首位华人院长苏自新医师复办医院。其时职工9人、床位数张。

1934年 大集团曲江富国煤矿公司定点把病人送院治疗,病床增至40张。

1935年 护校复办。其时有院长(医生)、护士、药剂兼检验6人,护生7人,设备仅一台显微镜。

1937年 曲江频遭日机轰炸医院成为伤员收容所。

1941年 香港、广州沦陷,粤省府北撤迁至曲江(即韶关),医院规模激增,床位达200张。香港医科大学等在院内借址办学。此为曲江循道医院史上全盛时期。

1944年 6月,英籍院长梅守德离院,华人医师伍学宗临危受命接管医院。率全员疏散至连县一带借址办院。当年9月返院复工。

1945年 1月22日:曲江沦陷,医院疏散到梅县、廊田开辟敌后工作区。

1月27日:日军占用医院作为陆军医院。

8月15日:日本投降,疏散人员返院复产。

1946年 时疫流行甚烈,设隔离病室收治霍乱疫患,贫困病患免费。首台X光机(15MA、手提、仅可透视)启用;首次使用青霉素;首次采用静脉输液抢救病人初涉社会性防疫和保健工作。

1947年 首台救护车启用。护校改名为“曲江私立循理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韶关市人民政府接管医院。时任院长卢约翰(英籍)。

1950年 成立基层医务工会、与左邻的孤儿院共同成立联合团支部,医院成立团小组。 8名医院员生自愿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于次年6月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预备医院工作。

1951年 苏自新医师奉命再次出任循道医院院长,亦为教会任命的最后一任曲江循道医院院长。

1951年6月 48军医政处卫生科科长陈半夏医师作为军代表奉命接管医院,任院长,过渡时期兼用“曲江循道医院”和“韶关市人民政府嘱托医院”两个院名。

1951年12月 定名为“韶关市人民医院”。此后随着行政建制的更迭,先后五易院名。

1952年在市区开设门诊部。在院内增建精神病室。护校与广东省第三、第六医士学校合并,成立韶关地区卫生学校。

1954年首次应用股动脉输血抢救病人。

1955年试用睡眠疗法治疗破伤风8例,治愈率达75%,其中两例新生儿破伤风均获救。

1959年一因子宫破裂并发严重败血症和肾周脓肿的高危产妇经39天抢救病愈出院,轰动一时。

1961年建立中药调剂室,开展中药配制。

1962年当时的“韶关专区人民医院”与韶关医学专科学校成立联合党委会。

1965年成立中共韶关专区人民医院委员会。成立传染病科。

1966年-1967年“文革”开始,医院党政领导干部被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主治职称以上的医生全部停止医疗工作。

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随后恢复了党委会。

1975年当时的韶关地区人民医院受命试办“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大楼投入使用,为二级分科创造了条件。

1976年医院传染病科、市区门诊部、医疗器械修理所,分别独立为韶关地区传染病院,局直属门诊部、医疗维修站。

1978年成立同位素室、门诊部,断腕再植术获得成功。

1979年撤销革委会,实行院长分工负责制。

1980年新建门诊楼、中药加工房,进修楼、内科楼改建完成。

1984年恢复“粤北人民医院”的院名。全面推进领导体制。分配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获评“广东省文明医院”。

1985年为一名急性心肌炎Ⅲ度传导阻滞患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开全市心脏介入技术先河。

1986年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组织人员参加广东省援赤医疗队。

1987年麻醉科建立危重病人监护复苏室,施行全市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89年购进全市首台CT扫描机(日本岛津)。

1990年被列为全省等级医院创建试点,陆续引进大批高精尖设备,一批新技术填补空白。

1991年达标国家“三级乙等”医院。

1992年两项科研课题获广东省重大科技研究成果奖和韶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至今,科研成果获奖数量连年居全市各单位之首。

1996年达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1997年老年病科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1998年粤北地区首套远程医疗会诊程序在医院正式开通。

2000年首例肾移植术获得成功。

2001年成立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李嘉诚基金会粤北人民医院宁养院。

2003年成立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中心、MR室,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启用。

2004年成为汕头大学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2005年成功救治松山职业技术学院6名“断肠草”中毒的学生率先在粤北地区开展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术等,取得广东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A级准入资格。

2006年设置1300张床位的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

2008年心血管内科成为粤北地区唯一的广东省“十一五”医学特色专科。

2009年华南地区首台PET/CT-64投入使用。

2011年在粤北地区唯一获得“心脏死亡肾脏移植”资质获批为“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

2012年位列首届“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百强排行榜”第十五名,成为首批“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13个专科成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2013年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新增14个病区。

2014年在全国首家开通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获广东省文明单位,成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16年全国首创实行住院病历全部内容向患者开放,成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7年成立由8家医疗机构组成的“粤北人民医院医联体”。

2018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成为广东省20家省级远程医疗中心之一,成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2019年成为汕头大学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认定,新增呼吸、消化、神经内科、血液、胸外、妇科、皮肤、肾病、康复医学、骨科(脊柱)、中医肛肠、普通外科(胃肠、头颈乳腺)12个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资格。